Probosciger aterrimus

棕榈凤头鹦鹉

科属

鸟纲、鹦形目、凤头鹦鹉科、棕榈凤头鹦鹉属

栖息地

新几内亚与周围的岛屿,澳大利亚约克角半岛北部地区,印度尼西亚

寿命

20年左右

棕榈凤头鹦鹉通常不会大量出现。据了解,它们并不像许多鹦鹉那样成群结队地进食。通常一次只能观察到1-6 只一起进食。与其他大型鸟类一样,成对繁殖的情况并不少见,因为父母双方都会照顾雏鸟。如果这些鸟聚集在一起,它们通常会在日出后出现在开阔的林地中,或沿着雨林边缘,然后在晚上返回各自的栖息地。
棕榈凤头鹦鹉每两年只产一枚蛋,是鹦鹉物种中报道的繁殖成功率最低的之一。抵消这一点的是极长的使用寿命。悉尼塔龙加动物园的雄性雌性在29岁时开始繁殖,伦敦动物园的雌性在1966年产下第一颗卵时已是40岁。他们的繁殖时间取决于气候条件,在澳大利亚,繁殖期约在8-1月,孵化期约30-33天,羽毛长成约13-16个星期。父母双方共同孵化。离巢后,幼鸟不会飞得很远,和父母再一起生活延长6个星期,直到下个繁殖季开始,亚成鸟就会被驱逐出家庭的领土范围。他们性成熟的年龄大约为6至7年。
棕榈凤头鹦鹉在约克角仍然相对常见,但受到栖息地破坏的威胁与在新几内亚的猎杀威胁。棕榈凤头鹦鹉目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为最不受关注的物种。它被列入 CITES 附录一。在澳大利亚,棕榈凤头鹦鹉于2015年10 月31日从“近危”重新列入“易危”名单(EPBC法案《濒危动物名录》)。